【谢娜龙拳舞台】考研面试“用力过猛”引来的麻烦
近几年来,各高校每 年都引进一批优秀的博士与博士后充实到高校的教师队伍中,而离退休人员相对不多,故高校中可以招研究生的导师数量急剧增加,但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经开始严 格控制,故每个导师可以招收的研究生数量也在逐年下降。我们从原来每个教授每年最多可以招四个全日制硕士生,从去年开始,减为最多只能招3个。另外,在研 究生招生数量几乎没有变化的基础上,将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类型分为二大类,学术型硕士与工程型专业硕士。
从学生的角度,学术 型硕士与工程型专业硕士,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制上学术型硕士是三年,工程型专业硕士是二年半;学术型硕士的导师,只要学校的副高职称以上的导师就 行,工程型专业硕士,还要装模作样地挂一个校外导师,有时专业硕士生在学校学习与做论文二年半时间内,有可能校外的导师一次都没有见过面;毕业要求的差异 是学术型硕士,必须有一篇核心或统计源的文章发表才能进入答辩程序,而专业硕士则没有这项严格要求;再有一个差异是学术型硕士,若自己愿意,又足够优秀, 可以申请直博,而专业硕士,没有直博这个通道,想读博士,必须研究生毕业后,再申请或考试来读博士。对于我们导师培养学生来讲,不管他是学术型硕士,还是 工程型专业硕士,培养的方式方法与要求几乎是完全一样的。都要做实验,写文章,即使是工程硕士,没有核心期刊的文章,也不允许毕业。当然,在研究生毕业论 文的课题选择上,有时会顾及一下差异,平时我也只知道他们是跟着我读研究生,并不区分谁是学术型硕士,谁是工程专业型硕士。
今年在研究生招生上 又增加了一条新规定,每位导师最多只能招三名的名额限制外,又增加了一条研究生类型的限制,即最多只能招二个学术型硕士,招一名工程硕士。我因为已有一位 本校的推免生读学术型硕士,且有几位初试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要报我的学术型硕士,有位本校毕业的考生,也要读我的研究生时,我就明确地告诉他,我的学术型 硕士的名额已满了,要来读,只有一个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名额。对于我来讲,带硕士研究生所开展的课题,往往是解决实际工程中碰到的工程技术问题,所以更适合 做工程硕士类的毕业论文。小伙子很爽快地答应了,同意改读工程硕士。由于报考工程硕士的人较少,故工程硕士录取的分数也低一点,大部分工程硕士是从报考学 术型硕士调剂过来的。我们学院的调剂方式是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之和进行总排名,报考学术型硕士的学生,扣除不用考研的推免生外,还能再招25名,排外25 名后的学生,开始调剂到工程硕士,工程硕士再招40名。
面试开始前,小伙子 就明确地要求改为工程硕士,但没有可以改报的程序,只好先面试了再说。据他讲,他知道面试成绩好,排名排到总分前25名就麻烦,故在面试时,还“有所保 留”,希望拿一个不太好的成绩,同时也不敢表现太差,因为还有近20人的考生在面试环节中会淘汰出局。最终考试结果出来了,他的总成绩排名24,仍是学术 型硕士。这样就不可能跟我读研究生了。他想换去读工程硕士,不允许。给出的出路只有二条,要么找其它导师读学术型硕士,要么放弃读研究生。他找我,甚至他 的家长打电话给我,我想帮他,但也无能为力。
我知道每位导师招生 名额的限制,是为了各导师之间的公平。研究生录取采用双向选择,有些导师没有考生报,但要尽量保证每个导师都有研究生的基本要求。对于本来已想改为工程专 业硕士,但就因为考好一点只能读学术型硕士这样的结局,还是觉得有必要改进。虽然所有公开的文件上没有讲工程硕士比学术型硕士低一等,但具体操作仍有较大 的差异。从以往毕业的研究生情况看,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的硕士研究生,更容易找到工作。故从就业的角度,工程类专业硕士更应该大力发展,可高校似乎更重 视学术型硕士。虽然高校与科研院所等单位招收新员工,总希望招的新人在读书期间就有好的文章发表,不过现在要想进大学或科研院所,有时只有博士学位都是不 够的,往往都要招博士后,或先招进来做二年博士后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后,才能转正为正式职工。
从市场需求的容量来 看,对于工科研究生来讲,工程硕士的需求容量更大一些,理论上来说,学术型硕士,是为读博士做准备的。所以,对于学生来讲,学术型硕士与工程型硕士,不应 该有高低之分,而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将来希望的就业方向。象这样高分的人读学术型硕士,低分的才读工程硕士是不可取的。本来,人人参加考试都 希望考一个好成绩,现在是考试表现好一点,用力过猛了,就不能如愿以偿,也成为考研的奇葩。
以上就是【懂先生】有关【谢娜龙拳舞台】考研面试“用力过猛”引来的麻烦的介绍。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可以看看谢娜龙拳舞台被吐槽用力过猛 英语自我介绍考研面试 考研面试英语自我介绍 相关文章。相信一定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阅读
-
【英语自我介绍考研面试,考研面试英语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