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三个聚焦”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
四川农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加大协同育人力度,健全管理服务机制,着力培养大批新农科人才,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
一、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健全培根铸魂思政体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育人,建立理论武装、课程思政、阵地管理、队伍建设、服务育人、党建工作“六大”思政工作体系,推出“思政工作27条”“思政课30条”“马院建设29条”。深入挖掘江竹筠、王右木等英烈和学校6位入选“四川百年百杰科学家”等典范校本文化资源,构筑以“川农大精神”为特色的育人模式,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二是重构人才培养核心要素。着眼构建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标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未来农业、数字农业等要求,改造升级现有涉农学科,统筹全校学位授权点增量和存量配置,对建设期内学位点及时跟进调整或撤销。聚焦营养与健康、智慧农业、循环农业、碳汇农业等新兴交叉学科,大力建设专业学位硕士、博士授权点,实行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制度。全面修订学术学位、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强化课程教学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作用,着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三是深化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改革导师遴选条件,突出师德师风、学术水平、科研能力、育人能力、指导经验和培养条件等基本要求。不断提升导师业务水平,制定“新导师岗前培训 在岗导师专题培训”的三年轮训计划。建立导师周期性考评机制,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指导能力、培养成效等纳入考核,开展优秀导师评选活动,选树优秀典型,营造倾心育人的浓厚氛围。
二、聚焦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大协同育人力度
一是以深化科教融汇推动学术创新型人才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坚持以学术创新为引领,瞄准信息工程、全基因组选择、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性颠覆性技术,集聚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天府万安实验室、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现代种业、智慧农业、食品加工、农机装备等“卡脖子”关键问题,着力培养具有原创精神、交叉学科素养、掌握前沿农业科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是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围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紧盯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种植技术、高效率农机设备等方面深化研究,以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抓手,鼓励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参与科技服务团、“揭榜挂帅”项目,补齐品种选育、地力提升、种植技术研发、农机开发等方面短板。
三是以深化城乡融合推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瞄准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加快复合应用型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依托乡村振兴研究院等平台,通过“校院地企共建、融合连片打造”的方式,以成都温江、崇州、邛崃、大邑等地为重点,探索建立区域农业新质生产力集中示范片和实践教学基地,在服务区域发展中培育更多农业产业型专家、推广型教授、科技型企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三、聚焦推动内涵式发展健全管理服务机制
一是抓实过程管理。规范补考与重修制度,建立研究生学业预警机制。强化培养单位主体责任意识,完善培养过程质量监控,鼓励以学科为单元,分类建立重要培养环节考核标准与流程,建立集中开题、选题及博士生“综合考试”制度。规范中期考核和分流退出机制,畅通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分流渠道。利用信息管理技术,构建课程学习、重要培养环节、答辩资格之间的联动机制。
二是抓牢教学督导。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构建符合实际的校院两级督导体系。加大研究生教学督导委员会的督导力度,采取深入课堂、师生座谈、专项督查、专题调研等方式积极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畅通督导反馈渠道,将监督结果作为教师评优以及衡量各培养单位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三是抓好资源优化。锚定“农业 信息”“农业 环境”“农业 健康”“农业 旅游”“农业 文化”等交叉融合,加大对研究生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支持。优化招生指标分配方式,对生源质量好、培养质量高、就业质量佳、经费充裕的培养单位给予适度支持,对国家人才专项、国家重大科研专项和本硕博贯通培养实验班等项目实行指标单列。建立研究生招生指标管理负面清单制,对问题突出的培养单位和导师予以必要限制。
以上就是【懂先生】有关【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三个聚焦”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的介绍。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可以看看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二本 四川农业大学官网 相关文章。相信一定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阅读
-
【硕士研究生学费,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自考】
-
【暑期军训夏令营,四川农业大学,儿童暑期夏令营】